香港回歸——20年20人

原標題:香港回歸——20年20人

台灣商標註冊代辦



“任何來到這裡的人,都也像逐漸的走進瞭她的夢境般,跟著她成長。”



攝影師大食第一次見到作傢西西是在2012年九龍城碼頭,距離她寫作的土瓜灣不遠。素色格子襯衣、灰色褲子、靛藍色少女款佈鞋,西西穿得樸素且舒服,隨意坐下,海風吹起她花白的頭發,照片定格。那時西西74歲。



在羅大佑的專輯《皇後大道東》中,寫著一段制作人的話,“一百五十多年來,香港就在被遺棄中成長,在東方與西方的夾縫中妥協求生存。她的歷史就是一段夢的軌跡。”





羅大佑:在羅大佑的專輯《皇後大道東》中,寫著一段制作人的話,“一百五十多年來,香港就在被遺棄中成長,在東方與西方的夾縫中妥協求生存。她的歷史就是一段夢的軌跡。”專輯最後一首歌《東方之珠》唱出瞭香港的滄桑變化,1997年回憶的歌單中一定會有它的存在。





西西:王安憶說,西西是香港的說夢人。和她約在九龍城碼頭拍照,素色格子襯衣、灰色褲子、靛藍色少女款佈鞋,她穿得樸素且舒服。那時她已經74歲瞭。她的長篇小說《我城》寫於1970年代,將香港的那個時代以文字形式保存下來。西西不是暢銷書作傢,她的書第一次來到內地,是在成名近40年之後,但是她的書,作傢都愛讀,他們覺得她是香港最好的作傢。



台中商標註冊查詢

列孚:他在港第一份工作是扛煤氣罐,接下來是邵氏公司配音演員,電影雜志編輯,有專欄的影評人。香港導演李翰祥稱他是“香港寫影評最好的兩位影評傢之一”。列孚說,香港是個能讓人發揮所長的地方,它基本上是平等的,隻要肯努力就不會餓死。





劉青雲:他坐在單人沙發上,背靠落地窗。從TVB訓練班畢業的時候,TVB主推五虎將;主演電影《新不瞭情》、《七月十四》的時候,四大天王風靡亞洲。細數在《射雕英雄傳》跑過龍套的明星,他算一份,《我要成名》《竊聽風雲3》則給瞭他金像獎影帝的桂冠。他是獲得過12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的男人,港片的歷史在他經歷過的浮浮沉沉中。





任達華:任達華出身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,他的身影出現在超過200部電影當中。最多的時候,他一年接下16部戲。有這麼一部,他連劇本都沒有看,就應瞭下來。《歲月神偷》,是香港電影人的一次集體懷舊,拍的過程中,任達華發現,這個展現香港60年代小市民生活的劇本簡直是自己童年的復刻,這部作品也幫助他奪得人生中首個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。他最想要通過這部電影保留下來的是60年代的那種生命力,就算窮也要窮得開心,窮得有生命力。



王安憶說,西西是香港的說夢人。



通常情況下,香港的采訪對象都會給足他時間拍照,這次也不例外。他拍瞭半個小時,不多不少,剛夠。大食在廣州長大,鏡頭下的拍攝對象交織在過往看過的影像中,《歲月神偷》裡生活在香港深水埗的鞋匠羅先生任達華,《大時代》下為瞭父親向丁蟹復仇的方展博劉青雲,《孤男寡女》中的率真小職員Kinki鄭秀文。





鄭秀文:她瘦,三七分短發,利落又時尚。她在歌壇上打出瞭一片天下,又闖進影壇,歌影皆有影響力。她是“港女”形象的代表,“港味”在於她的親和力。就像她在《孤男寡女》中演的小職員“Kinki”,善良、率真、勇敢,正是21世紀初香港女孩的樣子,讓很多人有認同感。





葉世榮:葉世榮和Beyond兩個名字勾連在一起,就像他自己所說,作為這支殿堂級搖滾樂隊的鼓手,到瞭80歲還會有人跟他提Beyond。他現在在自己做樂隊,他說,當傢駒不存在的時候,Beyond就已經不存在瞭。





邵音音:最多的時候,邵音音傢中養著二十多條狗。她被封殺過,沉寂過,然後回歸,從年輕時的性感女神變成瞭2007、2011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。她入行時是1972年,西方電影的性解放風潮正影響香港,她簽約瞭邵氏,出演過很多風月片。在邵氏的經歷,使得她的性格裡有第一代電影人的俠氣。



台中商標申請類別

惠英紅:和惠英紅約在香港一傢老牌餐室見面,座位很窄,百葉窗拉開,陽光打在她的臉上。惠英紅已經三次問鼎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後。特殊的童年經歷造就瞭她超乎年齡的成熟感,她經歷過每一部戲都是香港最賣錢的時期,也經歷過新浪潮導演的文藝片占據主流而自己沒有戲拍的日子。





周星馳:照片拍攝於2004年,周星馳在汕頭大學和前哈佛大學教授李歐梵對談,主題是“成長於現代與後現代之間”。應現場同學的要求,他講的是粵語,每次回答不會超過一分鐘。李歐梵說他是“害羞”的人。李歐梵以香港文化和市民心態的角度來解讀周星馳的電影。像他這樣的學者,將周星馳的作品當作瞭一種文化符號,討論出更深刻的涵義。



他喜歡周星馳的《喜劇之王》。 被說是個死跑龍套的時候,微笑更正——“其實,我是一個演員”,捧著《演員的自我修養》不放,跟導演討論“死人”的內心活動,這個臨時演員尹天仇很有意思。



這部片上映的時候,大食23歲。那時流行VCD,也流行周星馳,周氏無厘頭電影是大傢的談資。五年後,周星馳到汕頭大學和學者對談,大食和幾個同事一起過去,拍下一張特寫。在一千多人的大講堂裡,“周星星”講起瞭粵語。





溫碧霞:《封神榜》裡妖嬈的妲己,《火玫瑰》中倔強的復仇少女歐陽海潮,在香港娛樂圈的三十多年,她喜歡演戲,想當演員,在第一部電影《靚妹仔》上映的時候隻有16歲。她覺得香港電影是男性主導的電影,於是成立工作室,想拍自己喜歡的。





董啟章:他被稱為“香港的卡爾維諾”,作品富於幻想和哲思特質。他說,“香港是一個很物質化、現實的城市,缺乏想象力,但在如此惡劣的寫作條件下,香港文學還是出現瞭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作傢,還是有人能像違反地心引力一樣,在文學的世界裡騰空和飛升。”





王紹光:五年前為王紹光拍瞭這張照片。他在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的辦公室大約十幾平米,裝著各種與民主理論有關的書。





周耀輝:白襯衫、牛仔褲、黑框眼鏡,這個同林夕、黃偉文並稱“香港三大詞人”的人,在鏡頭前根本不像是年近五十的樣子。周耀輝作詞,切入角度尤為獨特,針砭時弊,題材廣泛。





甄子丹:拍這張照片的那一年,《葉問》上映,甄子丹為此練瞭八個月的詠春拳。和他聊天,關鍵詞一定是武術,他覺得大傢對功夫片還不夠尊重。為什麼貢獻出精彩片段的武術指導,在金像獎中隻有機會拿一個技術獎呢?入行時他跟的是拿過技術獎的袁和平,那是在1970年代,香港的功夫片賣座極瞭。2008年底,去看瞭《葉問》,裡面的武打很甄子丹。



粵語是大食的母語 ,他覺得,香港文化裡面除瞭有英國治理後的英式文化,也有中國很傳統的文化在裡面,比如很多粵語用的還是清代更早期的用語。



在大食拍攝的20個人中,羅大佑是臺灣人,西西出生在上海,他們都喜歡香港。正如專輯文案寫給香港的:“任何來到這裡的人,都也像逐漸的走進瞭她的夢境般,跟著她成長。”





田啟文:沒有到過香港的人,對香港的熟悉感通常來自於港片,對這個綽號“田雞”的男人也是如此。田啟文在《九品芝麻官》裡演戚傢肺癆鬼,在《少林足球》裡演三師兄,在《功夫》裡演師爺,在《雀聖》裡演大口九,在《我要做Model》裡演田雞。他是周星馳電影裡的常客,《喜劇之王》中,周星馳飾演“死人”,被人暴打也一動不動,這個故事的原型就是田啟文,他演死屍,導演不叫停,就算身上痛也不能動。也是這個細節打動瞭周星馳,此後,他成瞭周星馳的助理。





顏卓靈:鏡頭下的顏卓靈漂亮,單純,年輕。她笑起來會露出標志性的虎牙,不笑的時候,也會安安靜靜地自省,想很多東西。第一次拍電影,就同時入圍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,那時顏卓靈20歲。





麥傢碧:她是《麥兜》系列的作者,負責插圖,先生謝立文則負責故事創作。麥兜系列第一集結尾處,麥兜的畫外音說:拿著包子,我忽然想到,長大瞭,到我要面對這個硬邦邦未必可以做夢未必那麼好笑的世界的時候,我會怎麼樣呢?這個問題提給所有人。





葉偉信:葉偉信被大多數內地電影觀眾所知是在50歲時。一部《葉問》,讓他成為瞭人們口中的“香港少壯派導演”。《葉問》系列拍瞭三部,三次都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提名,他得到瞭票房和口碑的雙重肯定。在此之前,他當過劇務、場記、副導演,參與過不同題材的電影,第一次自己手執導筒是在1995年,入行的第十個年頭。





張達明:他在香港演藝學院和黃秋生做同學,他到美國進修,他演電影、當編劇、自己給自己排舞臺劇,他一邊學習嚴肅表演,一邊出現在大大小小的港片。他的臉比他的名字要出名,無論是《大內密探零零發》裡貪玩好色的瘦弱皇帝,還是《狀王宋世傑》中以口才扭轉黑白的狀師,都是經典銀幕形象,甚至,因為演得太過到位,“狀王”變成瞭張達明的綽號。



羅大佑那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叫《東方之珠》,1997年的7月1日晚上,數百萬人跟著電視唱著這首歌。20年後的同一天,很多地方又響起瞭這首歌。



大食一直都沒告訴西西,他敬佩她,喜歡她的《飛氈》,這本寫於1995年的書。她用童話的結構寫這個故事,寫出自己眼中的那個香港,它開放,自由,能夠容納所有的差異。



圖/本刊記者大食文/高伊琛



編輯/方迎忠 鄭潔 rwzkphotos@vip.163.com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
arrow
arrow

    usu208a0a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